
为什么说车企整合是产业跃迁的“必答题”

变革,是时下汽车产业比较热门的议题,2025 年 3 月(上半年),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启动一汽、东风、长安战略性重组,最终通过长安汽车母公司分立,形成三大汽车央企(一汽、东风、中国长安)并行格局,聚焦技术协同与全球化竞争。从吉利汽车通过极氪控股领克的整合,到上汽集团整合五家公司形成“大乘用车板块”;从广汽集团对研发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到蔚来汽车将子品牌整合进主品牌体系;从奇瑞成立四大事业群构建清晰品牌矩阵,到长城汽车更换品牌标识、东风汽车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等等,车企们密集的整合动作,勾勒出行业转型期的生存图景。
不难看出,车企整合重组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正从市场格局、技术发展、产业链协同及全球化竞争等多个维度重塑行业生态。
· 市场格局:从“碎片混战”到“巨头竞合”
麦肯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年销量在60万辆以上的品牌从2020年的11个增至2024年的13个;年销量在24至60万辆之间的品牌个数从7家增至10家,其中9个品牌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外资汽车制造商仅占一席,市场在由分散到集中的整体趋势,和新能源时代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现象保持一致。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是倒逼车企进行整合的首要因素。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市场集中度却在不断变化。众多车企为了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整合资源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去年吉利发布《台州宣言》,通过战略聚焦与整合,减少内部品牌之间的资源内耗,实现公司多品牌的深度协同;上汽集团将上汽乘用车公司、上汽国际、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5家公司整合形成“大乘用车板块”,其核心目的便是通过资源集中提高单品规模,从而降低成本;蔚来将乐道和萤火虫品牌整合进主品牌体系,撤销独立事业部地位,也是为了打通产品到市场的全链条,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在激烈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上汽集团旗下软件公司“零束科技”已与上汽研发总院完成整合,双方智驾团队合并办公并协同推进研发工作,这种整合打破了研发壁垒,让技术创新的链条更加顺畅;广汽研究院拆分为三院(造型、整车、平台)后,与产品本部平行组成 “大研发体系”;优化研发流程,提升研发响应速度,确保企业在技术竞争中不落下风。
车企的整合使得产能进一步优化,成本也有下降,如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三家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后,年产能或超千万辆,规模化效应使单车成本降低10%-15%,淘汰重复研发投入达30%以上。
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坦言:“整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通过内部整合与相应的管理变革,才能让降本增效成果逐渐显现出来。据测算,吉利汽车通过极氪控股整合领克后,采购成本下降约15%,生产线利用率提升至85%,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小鹏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当硬件主导汽车设计时,多品牌的存在是有其价值的,但随着软件和AI的逐渐主导,车企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整合,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车企整合这一行为,也预示着行业度越来越集中。行业内通常认为行业度越集中意味着该行业成熟度越高,而分散的市场结构导致行业难以形成有效的价格协同和产能调控机制,当前国内有超过130家整车企业,累计拥有超千个品牌,庞大且零散的格局导致资源内耗与效率低下。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由分散向集中变化的过程中,价格战往往同时存在。为了避免汽车行业内卷加剧,政府开始规范竞争,价格战告一段落。6月底,工信部联合四部委发布《关于规范汽车行业竞争秩序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汽车品牌避免非理性促销,建立价格波动预警机制。进入7月,比亚迪、长安、北汽蓝谷等汽车制造商集体宣布取消金融贴息等促销政策,仅保留目前国家政策支持的“以旧换新”置换补贴。
随着产业结构得到持续地改善,汽车行业将加快向智能化、电动化的方向转变。此外,随着重组深入,跨国合作可能也会增多,推动汽车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和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车企市场表现和排名可以反映出市场的趋势和消费者的偏好,帮助消费者在选择车型和新技术时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 重构产业链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
车企整合通过资源集中实现全链条成本优化。同时,技术协同打破了分散研发的壁垒,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整合推动了行业从“内卷式”消耗转向生态化共创,构建起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整合后的企业通过技术共享与资本纽带,将产业链上下游、跨行业伙伴纳入生态网络,整合将赋予中国车企产业链整体输出能力,“出海”模式从“贸易出口”转向“产业输出”,推动车企“出海”从“卖产品”升级为“建生态”,重构全球价值链。例如,比亚迪将刀片电池生产技术授权给欧洲车企,吉利汽车的SEA架构成为多国新能源车型的基础平台,这种产业输出不仅提升了中国汽车的全球市场份额,更将技术标准、管理经验、供应链模式推向世界。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已从“产品出海”进入到“标准出海”新阶段。
· 车企整合 加速全球化
车企整合将中国汽车全球化推向“生态输出”新阶段,这或将引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连锁反应:短期内可能刺激国际车企加速在华本土化研发投入,中长期或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形成"中美欧"三极竞争新态势。对消费者而言,技术创新红利可能在未来3-5年内显性化,高端电动车型价格下探至20万元区间,智能化配置普及率有望达80%以上。供应链全球化方面,整合后的车企可以构建更完整的海外产业链;技术输出方面,整合增强了中国车企的技术实力和标准制定能力;品牌影响力方面,显示中国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提升全球认知度。
整合后的中国车企,正将全球化竞争从“价格战”升维至“规则战”,这场变革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权力结构。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张涛